简单注册回复即可获取资源,简单方便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网剧《隐秘的角落》,讲述了一个关于“以爱之名行恶”的故事。故事发生在夏天浪漫的海滨城市,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这样耀眼的环境下却处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黑角落。一场蓄意已久的谋杀,被三个小孩意外撞见,然而杀人犯与小孩却各怀心思,从而引发了一段宿命般的故事走向。
剧中双男主设定:杀人犯张东升、初中生朱朝阳。一开始,这两个人物看似一邪一正。其实不然,实际上他们是同一种人。贯穿全剧的“笛卡尔寓言”,首先串联起了张东升和朱朝阳的命运对照。
张东升是个少年宫的中年数学老师,是学生眼中教课最好的数学老师,朱朝阳是一个次次数学都考100分,在他妈妈眼里是“天才”的初中生。 想看《隐秘的角落》的可以到社区自行搜索,获取影片 百度网盘资源。
两个人相差20几岁,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,但有一种可怕的共性。他们都是数学天才,同样心思缜密,善于伪装。老实怯懦的外表,让旁人常常无视他们的存在,甚至任意摆布、嘲笑欺负。但每一笔“账”,他们都牢牢记在心里,终有一日,要让对方以百倍的代价加以奉还。
导演辛爽说,如果将剧中的案件与故事情节比喻为手术刀,隐秘的角落想为观众破开的事家庭,人物情感与成长轨迹,这些背后的心理根源,而不是展现手术刀本身。因此,我们得以在主角各自的经历中能够看见更多关于家庭关系、童年经历的探讨。
“童年不一定比我们以为的更黑暗,但一定比我们以为的更复杂。”
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了“儿童性欲”和“俄狄浦斯情结”开始,让人们虽不愿意却不得不审视人性里与生俱来的“隐秘角落”。
尤其当“好”“坏”本就是成人社会的运行法则时,孩童的判断和拿捏通常不太准。如果他们又面临家长和监护人动辄大呼小叫的谴责与惩罚,那么结果往往是:真实的邪恶在隐蔽的角落慢慢生长。
波兹曼在《童年的消逝》一书中写出过这样的忧虑:电视这个一览无余的媒介瓦解了信息霸权,一旦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秘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的时候,比如性、爱、暴力、谎言,他们已经失去了童真这个乐园。在如今这个新媒体时代,儿童的消逝更仓促更迅捷。
“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”本就是成人对“性本善”执念的衍生品。与其说作者和导演想要让人们看见“孩子到底能有多坏”,不如说,他们在提醒大众:少年与恶的距离可能更近,因为他们更接近人的原始本能,对于文明社会里的善恶是非,既不熟悉,也不熟练。
事实上,儿童的“消逝”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当儿童已经“成人化”了,家长对儿童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玫瑰色想象里,相关教育没有跟上来,比如性的责任、暴力的代价、生命的意义。其结果是,儿童“成人化”了,但他们不知道代价和责任,一旦他们犯错或作恶,就愈发覆水难受。
栏目《第十放映室》对该剧的解析中言道,隐秘的角落里那些真正让人后背发冷的恶,不是张东升的杀戮,不是朱朝阳的腹黑。而是日常生活中成年人给予未成年的,那些以爱之名的控制和占有。
中国式父母,有一种很典型的状态就是”只为孩子而活。”把孩子捧在手心,握在胸口,一切生活重心就是围绕着孩子转。
剧中的周春红就是这样的母亲。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看到,老师向她反应朱朝阳虽然成绩好,但不爱与人交际,本来是很善意的,但朝阳妈妈直接阴阳怪气、夹枪带棒地讽刺老师,强调“孩子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“。
而她所坚持的“好母亲”的标准是,一心一意照顾好他的身体,感动自己式地牺牲幸福,她固执地坚持着“朝阳必须把奶喝了才能睡觉“,“我必须等朝阳成年了才能谈感情”这些“好母亲信条“。
但在这“无私奉献的母亲”的表象之下,则是另一种“自私”,她固执地相信“孩子只能是孩子”,不应该懂得大人的复杂感情,将离婚的缘由也粗暴地简化作“你爸爸抛弃我们母子”,她完全没想过幼年的儿子对这些也是有记忆、有自己的理解的。
这似乎是这个时代亲子关系的普遍矛盾,我们无法简单的直面评估对错,当悲剧感扑面而来发出如果当初会……的悔恨和感慨。父母和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,从来没有过平等的对话。孩童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成人世界法则的侵害,继而产生了又一套法则来趋利避害。
纪伯伦在《先知》中写道:
你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, 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。 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,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。
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,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容易“爱而不得“、“爱无能”,这一切也源于家庭关系里的孤独,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是有迹可循。
痴迷数学、因为矮小和内向被孤立……朱朝阳的经历,让许多网友感到真实,因为这正是源于紫金陈本人的生活。
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中,紫金陈曾坦言,父母离婚带来的影响,源于紫金陈的亲身感受。母亲对前夫的怨恨,父亲与孩子用金钱维系感情,这些细节都曾经历历在目。
人生遭遇的一切都是修行,尤其对一个作家来说,好的坏的都能成为日后的创作素材。童年经历使紫金陈变得更加敏感和自卑,也更容易产生同情心。
如今他回首过去,已经感到释怀,也把这段经历中汲取到了创作的营养。在书中,他刻意塑造了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两个对应的角色,和朱朝阳不同的是,张东升的角色完全源于虚构。“他们都属于很隐忍的性格。如果不是外界让他们一次次的失望,他们是不会走上犯罪这条路的。我觉得观众看到他们,更多应该反思一下问题背后的原因。”
剧中大量的细节营造氛围,结果就是一切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,让人不知不觉走进这样的日常,接受剧情的发展,人物的命运走向。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,就像每个人都有无从更改的性格,它硕大无朋,又精细入微,把我们框进既定宿命里,温柔又无情。
一如剧中反复出现的“笛卡尔寓言”,剧情的巧妙之处在于,它给予了足够的空间供观众去遐想和猜测,选择真相还是童话,是每个观众的选择。
两个主角的名字分别是“朝日”、“东升”,某种意义上说,朱朝阳其实是另一个张东升。豆瓣创作者“大西洋上的海盗”对这样的人物名字设定有过这样一段解析,地球自转,太阳“东升”,昼夜交替,黎明到来,“朝阳”悬空。
“东升”和“朝阳”都是太阳运动的一种状态。朝阳作为初生的太阳,不如正午的太阳火热,只是淡淡的,相对柔和。不过“东升”是一种相对泠冽的过程,要经历无尽暗黑,跨过地平线,才能成为“朝阳”。
太阳越强烈,阴影越大,但光明也许会让你过的更好。
剧中最后的字幕为“献给童年”,比起展现一个环环相扣的“少年之恶”悲剧,大概这才是本剧最后的字幕“献给童年”的真正含义。
希望我们在还是朱朝阳的时候,不会成为下一个张东升。
想看《隐秘的角落》的可以到社区自行搜索,获取影片 百度网盘资源。 |